第45章

《東宮有福》, 本章共3557字, 更新于: 2024-11-06 10:14:28
字號
A+A-

  如今元豐帝已死,忠武侯與他這等關系,自然也活不成,昨兒罵宣王最狠的也是他,可惜是個酒囊飯袋,身子骨早已被酒色掏空,罵兩句歇三下,此時看似義正辭嚴,可所有人都看得出是色厲內荏。


  宣王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,讓身旁侍衛遞給了人群中稍顯比較冷靜的大臣。


  對方看了下後,對其他人道:“是寫給喬首輔的密函。”


  密函是宮裡密函的式樣,看信封及其中紙張,也是有些年頭了。打開一看,正是先皇的親筆,其上還有先皇的小印。


  信是寫給喬首輔的,其中所商議的正是改立太子之事,也確實有提到打算改立宣王為太子一事。隻因太子還未被廢掉,隻兼帶著提了一句,大多說的是讓喬首輔聯合朝臣,以及注意太子黨羽之事。


  這位喬首輔,姓喬,名其章。


  乃先皇心腹,如果算上元豐朝,算是三朝元老。隻可惜晚年未得善終,元豐帝登基後沒多久,就受朝中黨派攻訐,飲憾告老,最終死在了還鄉的路上。


  此事雖過去了十幾年,但朝中依舊有人記憶猶新,當年元豐帝登基時,朝堂上亂了一陣,被攻訐抑或是落馬的朝臣不在少數。


  若宣王此言為真,這封信也是真的,那麼當年喬首輔為何突然提出要告老,也就不難理解了。


  信在數個大臣手裡傳遞,最終又回到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孟河手中,他捧著信,老淚橫流,道:“沒想到恩師當年竟是因此才……”


  眾人這才想起,這位孟閣老當年正是那位喬首輔的學生。


  一時間,殿中寂靜至極。


  隻有忠武侯還在跳囂說這信是假的,一切都是宣王胡編亂造,說宣王弑君,如今先皇和陛下都死了,自然黑白由他說。


  他甚至還要上前去搶那信,被宣王身後的侍衛制服在地,又將其拖了出去。


  這一番局勢轉變讓人目不暇接,孟閣老說出那番話,顯然是默認了宣王所言。可此事到底是真是假,眾大臣心中依舊有疑慮。


  畢竟他們這些人多年來在朝為官,見過太多太多的事,此事如若造假其實也不是不可能,隻要宣王偽造出一封書信,再把孟閣老埋進來當釘子即可。

Advertisement


  “那宣王你是怎麼拿到這封信的?”有人道。


  此人也提出了異議,但言語之間比方才忠武侯要客氣了太多。


  “此信是喬家人送到本王手中的,當年喬首輔病死在還鄉路上,臨死之前怕家人受到牽連,讓喬家人將此信送到了本王手上。若各位大人不信,本王可命人把喬家當年經手此事的人送來,不過人不在承德,恐怕要等些日子。”


  宣王說得風淡雲輕,似不懼任何異議。


  可不管眾人心中是否還有疑慮,此時也不敢當面道出。


  “孰是孰非,本王皆已道明,還望諸位大人提早做出決斷,以免橫生是非。”


  說完,宣王便走了。


  大門再度被關了起來,不過在被關閉之前,有人送來了許多白面饅頭,和一些清水,還有兩個馬桶。


  這簡直是解了眾人之急,大門一被關上,就有人急不可耐地提著馬桶,尋了一處無人的宮室。


  被關的這一天兩夜裡,飢渴也就罷,便溺是最大難題。


  開始還有人覺得有辱斯文,不肯隨地小解,後來實在忍不住了,就找了間空的宮室解決。


  可小便能解決,大便又該如何,這馬桶送得當是急時。


  等這群蓬頭垢面衣著凌亂的大人們解決完問題,又捧上清水和饅頭,有人還在嫌棄自己沒淨手,有的已經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。


  暫時解了飢,也有精神說事了。


  有人問道:“這種情形,接下來咱們該怎麼辦?”


  有人下意識往孟閣老望去,顯然還忌憚他有可能是宣王的人。


  一番猶豫,幾個人去了一旁商議,有人坐在原地隻管填飽肚子,其他暫時不多想,孟閣老身邊也聚了幾人,在問他該怎麼辦。


  孟閣老看了看手中饅頭,苦笑道:“怎麼辦?本官也不知,不過宣王顯然沒給我等選擇其他的餘地。”


  別看宣王似乎對眾人很和善,還給他們送了所需之物,可人還是關著的,顯然沒打算放他們出去,臨行前又說了那麼一句話。


  提早做出決斷,什麼決斷?


  免得橫生是非,什麼是非?


  宣王顯然深諳棒子加大棗的道理,先給出你們轉為效忠我的理由——如果先皇暴斃,真與元豐帝有關,說明其得位不正,宣王有先皇屬意,誅殺元豐帝,不過是匡扶正統。


  不管是從人情,還是從大義都能說過去。


  眾臣轉為效忠他,自然算不得是亂臣賊子,也不算是為保性命,投靠叛王,不會讓眾人在名義上有損。


  要知道為官者最重清譽,誰也不想遺臭萬年,被記在史書上被人口誅筆伐。


  所以理由給了,威脅也來了。


  若是他們不識趣,宣王不介意關他們一輩子,或者直接讓他們枉送性命。


  孟閣老說出的話,其實所有人都在聽。


  這其中道理,他們自然也懂。


  “就是不知京城那如何了?咱們被關在行宮,想必行宮和承德都盡在宣王掌握中,就是京城……”


  “你們忘了宣王是從何處來承德的?”


  京城。


  六部五寺中,大半高官都跟來了承德,少部分和底層官員留守京城。若太子沒被擒也罷,偏偏皇後和太子皆被擒,京中群龍無首,恐怕要討伐宣王都不能。


  宣王既能拿出這等說辭,來說服他們,自然有一套說辭留給京城那邊。畢竟看宣王架勢,顯然不打沒把握的仗,既然出手了,肯定不會留有疑慮。


  “那咱們不是隻能……”


  剩下的話此人未說,但都明白什麼意思。


  一時間,連手中的饅頭都顯得淡然無味。


  .


  宣王從宮殿裡出來,一名身穿藍色袍子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。


  此人正是承德總兵狄錕。


  與宣王粗獷的長相不同,狄錕面白消瘦,長眉細目,下巴上留著一絡胡須,看著不像個行伍出身的總兵,倒像個謀士。


  “王爺覺得這些大人們何時能服軟?”


  ‘大人們’三個字被狄錕說出了幾分譏諷的意味,不過自古以來,文官武將都是對頭,如此倒也不稀奇。


  宣王不問反答:“你覺得?”


  狄錕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,道:“這些文官向來注重官聲官譽,哪怕心裡已經服了,面上還是要裝一裝的,最好能探探其他人如何,若有人提前開了頭,他們自然借坡下驢。”


  “既然如此,那這事就交給你了。”


  狄錕也沒拒絕,反而顯得很有興致:“王爺放心,交給屬下保準他們三日內跪下高呼萬歲。”


  宣王道:“別直接上手,這些人本王都還要用,而且你既知道他們注重顏面,便要提防他們被羞辱後魚死網破,雖本王不怕他們魚死網破,但未免節外生枝。”


  “屬下知曉輕重,保準不上手讓他們乖乖服軟,隻是王爺打算何時回京城?”


  宣王略微沉吟一下:“蒙古那些部落還沒處理,等本王跟他們談完再說。”


  “那皇後和太子……”


  宣王就知道他跟自己說了這麼多,別有目的。


  “如今提這些事為時尚早,先把大事辦了再說。”


  說完,宣王便匆匆走了。


  對於王爺要去哪兒,其實狄錕也能猜到。


  如今木已成舟,大局定了一大半,王爺的大事指日可待。就是皇後和太子,顯然王爺沒有要處理兩人的意思。


  可這件事他不能提,提也不能多說,不然恐怕王爺就要跟他翻臉。


  狄錕苦笑兩聲,匆匆也去忙了。


  .


  煙波殿中,皇後看著跪在她面前的晴畫。


  “所以你一直是他的人?”


  晴畫抖了一下,匍匐在地,沒有說話。


  晴畫並非皇後從黎家帶進宮的人,本身便是個宮女,早年她初為太子妃,地位不穩,偏偏她嫁進宮後沒多久,又有兩位良娣入門,便是如今的德妃和賢妃。


  二人多有針對,鬥得也是如火如荼,皇後見晴畫忠心耿耿,也算替她辦了不少事,遂將其視為心腹,倚以為重,一用就是這麼多年,待她幾乎與迎春無異。


  直到前夜驚變——


  那晚元豐帝回皇帳後,命人來召皇後。


  元豐帝這時候召她,召她去做什麼,不言而喻。皇後表面平靜拒了,實則心裡被惡心得難受,便沒睡著。


  之後外面生亂,皇後正讓人去問問怎麼了,突然就暈了過去。


  等再次醒來她竟回到了煙波殿,問過之後才知道是宣王叛亂,殺了元豐帝。方才宣王過來,在他與晴畫言行之間皇後瞧出了些許不對,聯想到那晚她突然被人打暈,一番逼問之下,才發現晴畫背後另有其主。


  而這個人不是別人,正是宣王。


  怪不得宣王總能知道她許多事,怪不得她遇見什麼難題,宣王總能很快知道,原來是她身邊出了個內鬼。


  “你好,你可真好,你罔顧本宮信任你一場!”


  迎春著急地眼淚直流,看看皇後,再看看視為姐妹多年的晴畫,不知該說什麼好。


  晴畫匍匐在那,哭得肩膀抖動。


  “奴婢不辯解,當年奴婢在明妃娘娘宮裡服侍,明妃娘娘仙逝後,奴婢回了六局,後來娘娘嫁進宮,奴婢便去了娘娘身邊。奴婢確實受宣王殿下所命,傳消息給他,但奴婢這些年從沒有做過任何不利於娘娘的事,也沒有存過想害娘娘的心。”


  明妃乃宣王母妃,早年病逝。


  “……當年娘娘初入東宮,奴婢幫娘娘辦了幾件事,其實那幾件事何嘗是以奴婢之力能辦到的,都是奴婢動用了明妃娘娘和宣王殿下留在宮裡的暗線……”


  孰是孰非,現在已經說不清了。


  晴畫的來歷確實有問題,但她確確實實沒做過有害皇後的事,甚至立了不少功。可她的到來卻帶著目的,還瞞了皇後這麼多年。


  “你走!走!”


  晴畫站了起來,擦了擦眼淚,又曲膝行了一禮,方低著頭下去了。


  出去的時候,正好撞到宣王。


  皇後看見宣王,衝了過來。


  “本宮要見太子!你讓本宮見本宮的兒子!”


  宣王看了晴畫一眼,又瞧了瞧放在案上絲毫未動的膳食。


  “娘娘還沒用膳?”


  迎春不敢說話,晴畫低了低頭,又搖了搖頭。


第37章


  宣王大步邁進殿中。


  “宣王,本宮說要見太子,你到底有沒有聽見?!”


  “本王聽見了,隻是娘娘已有一日多沒用過膳,自己都虛軟無力,如何去見太子?”


  他是什麼意思?


  皇後警惕地看著宣王,見宣王看過來,忙偏開臉,不想給他多一個眼神。

潛力新作

  • 把逆子送給穿越女之後

    把逆子送給穿越女之後

    "算命的說我命裡克子,我的侍女反而與我兒子有母子緣。 我當場揭穿他們的謊言,把痴心妄想的侍女趕出家門。 後來,我輔佐夫君平步青雲,助兒子世襲爵位。 可父子倆卻聯合把我囚禁到柴房,讓我遭受百般折磨。 原來他們一直怪我趕走侍女,害得她餓死在外面。 再睜眼,侍女正跪在我面前: 「隻要夫人答應,奴婢願意給少爺做娘!」"

    打臉人淡如菊的嫡姐

    打臉人淡如菊的嫡姐

    "嫡姐是京城清貴人家爭相求娶的淡菊仙子, 而我是嫡姐身旁最潑辣的狗腿子。"

    你聞見稻香了嗎

    你聞見稻香了嗎

    我被綠茶女內涵,每次都是竹馬幫我懟回去了。直到某一天,竹馬恨鐵不成鋼:「她說話夾槍帶棒,你就不知道反駁?」「...我沒聽出來。」竹馬震驚:「那我幫你懟,你他媽是不是也沒聽出來?!」....「所以你一點都沒看見我的好?」

    巨嬰室友給我們立規矩

    巨嬰室友給我們立規矩

    "剛上大學,室友毛子美就在宿舍群裡給我們立規矩: 「我家境不好,禁止你們用超過 100 塊錢的護膚品,這是歧視我,我會得抑鬱症的。」 「我從現在開始要好好準備考研,以後不許在宿舍裡嬉皮笑臉的,幹擾我學習。誰笑一下,罰款 50,微信轉我。」 「還有,你們大學不許談戀愛,我媽說了,這麼小就情情愛愛的,不要臉!你們可都別帶壞了我。」 "

  • 罵墳之後我火了

    罵墳之後我火了

    "綜藝上,我開車拉著竹馬影帝路過墳場。 二公裡路熄火四五次。 我怒了,下車開罵。 果然再也沒熄過火。 竹馬幽幽地提醒我:「第一次熄火的時候就沒油了。」 隔天,熱搜前三條: #影帝和他暴躁的小助理 #冤枉人的見多了,冤枉鬼的第一次見 #鬼:走吧你,跟有病似的"

    被催婚後我胡言亂語

    被催婚後我胡言亂語

    "過年回家,家人逼我相親。 我打量著男方,張口就問: 「質量合格嗎? 「你就在這裡別動,我去拿尺子。」 對方嚇得提著褲子跑路。 全家人都罵我不要臉。 我一臉無辜:"

    我的敵蜜

    我的敵蜜

    "鄭曉曉搬進了我家。 她和我說,好閨蜜之間就是不分你我的。 所以她不僅吃我的,穿我的,就連我媽她也想佔為己有。 她嘴巴很甜,在長輩面前乖巧懂事,而我,在鄭曉曉的襯託下,顯得尤為安靜呆板。 我媽甚至嫌棄起我來:「小黎,多學學人家曉曉,多活潑啊,你別整天木愣在那。」"

    隻是假結婚而已

    隻是假結婚而已

    "沈川約我去民政局說有驚喜。 我帶上證件過去卻見他與白月光領了證。 「暖暖前夫笑話她沒人要,所以我和她假結婚騙他。」 我說了聲恭喜,轉頭撕掉了孕檢報告。"

×
皮膚